學會訊息 News

致力身心轉譯醫學,尋求跨領域解憂新處方─本會創會理事長蘇冠賓教授榮獲第21屆有庠科技獎座殊榮!

本會創會理事長蘇冠賓教授甫榮獲今年國科會轄下「徐有庠紀念基金會」第二十一屆有庠科技獎座殊榮!

 

財團法人徐有庠紀念基金會是少數由國科會核可的民間科技基金會,該基金會為紀念徐有庠先生對於科技創新的重視及貢獻,自2002年起,每年定期舉辦有庠科技獎,除透過獎勵來表彰台灣科技的卓越人才外,亦希望更多科研人才與社會資源能投入在重要的科技領域之中。本次蘇理事長與與其他四位「奈米科技」、「資通訊科技」、「光電科技」及「綠色科技」領域的頂尖學者共同獲得此項肯定。

 

本會創會理事長蘇冠賓教授(右一)與頒獎人徐有庠紀念基金會徐旭東董事長(左三)及其他得獎者合影。

 

蘇理事長為現任安南醫院研究副院長,同時身兼中國醫藥大學生物醫學研究所教授、身心介面研究中心 (MBI-Lab)主持人,更是國際知名的營養精神醫學先驅,致力從事腦醫學轉譯研究,結合臨床及基礎實驗,發展憂鬱症的不飽和脂肪酸及經顱磁刺激之創新療法,亦透過舉辦每年的身心介面國際研討會,建構國際交流平台,促成國內外跨領域的交流與合作,進而提升我國研究水準,蘇理事長對於研究之投入,使其成為台灣憂鬱症研究領域論文引用排名第一的科學家,過去20年間持續在各大國際期刊發表系列性憂鬱症之生物機轉研究,不僅在創新治療及病因學上提供前瞻且先進的觀點,更幫助台灣在精神醫學研究受到國際學術界的重視。除受邀擔任國際脂肪酸研究學會(ISSFAL)的理事、期刊(Brain Behaviour and Immunity)的副總編輯,更在2013年參與創建國際營養精神醫學研究學會(ISNPR),並於2023年獲選ISNPR副理事長。

 

蘇理事長透過豐碩的研究成果累積,轉譯於憂鬱症治療之臨床應用,嘗試利用基因體、神經影像、動物模式與細胞模型,探究憂鬱症及治療上的分子生物學機制,包括以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及正子斷層造影(PET)來探討Omega-3脂肪酸、針灸、經顱光剌激及磁刺激之神經迴路作用機轉;以「動物模式」來研究肥胖、疼痛、壓力與憂鬱之共同致病病因及治療機制;以「細胞模型」來研究發炎、過氧化壓力及表觀遺傳學(epigenetics)在藥物與非藥物抗憂鬱治療上機制等研究。

 

蘇冠賓創會理事長發表得獎感言。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一個人一生罹患憂鬱症的機率高達25%,憂鬱症是大腦的疾病,沒有人可以免疫。針對近期各界發生的人才菁英輕生之悲劇,蘇理事長也於得獎感言中有感而發:「透過精準醫學和再生醫學的發展,人類的壽命可能在30年內來到150歲,但如果一個人每天都不快樂、不滿足、心情憂鬱,或者大腦退化、遺忘人生所有美好的回憶,那麼活那麼久又有什麼意義?」

 

蘇理事長也在感言中強調:「大腦的情緒反應和人類的精神疾病,是科學和醫學上最複雜、最困難的挑戰。大腦疾病以憂鬱症為中心,高品質的生技研究,可以吸引高品質的產業投入,研發高品質的診斷工具和治療產品,將帶給產學合作的新方向。」蘇理事長也期盼,透過此次獲獎肯定,讓生醫產業界能更有信心投入身心醫學領域,共同解決大腦健康和心靈保健的難題!

 

撰稿者:秘書處

 

參考資料:《科學人》報導:醫者仁心專注研究  推動憂鬱症治療創新躍進

Posted on 2023-10-01Share this:

loading calenda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