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訊息 News

論文投稿開跑!第十二屆身心介面國際研討會歡迎論文投稿,截止日期為7月15日

想在國際會議上與優秀研究團隊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嗎? 連續七年獲得科技部國際會議補助殊榮的身心介面國際研討會徵求海報論文投稿,投稿接受者註冊費減免,大會另設有海外與會者補助  (Overseas Travel Awards)、5-min Poster Blitz獎、最佳海報獎 (Best Poster Awards) 等。投稿至7月15日截止,相關詳情請參考http://www.mbisymposium.org/2022/callforpaper.php

 

由台灣營養精神醫學研究學會及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身心介面研究中心主辦的第十二屆身心介面國際研討會(12th Mind-Body Interfac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謹訂於111年10月20日至30日於台中市舉辦,線上會議同步舉行。本屆研討會主題為“Nociplastic Pain and Neuroplastic Gain in Mind-Body Intervention”。疼痛是人們最常見的求醫原因,也是全球導致殘疾的主要原因。慢性疼痛的定義是持續或復發三個月以上的疼痛,其對個人和經濟造成巨大負擔,並且影響全世界30%以上的人口。由於疼痛的生物-心理-社會因素間動態相互作用的結果,疼痛也會引起心理困擾和睡眠問題。The Lancet醫學期刊近期刊登了對慢性疼痛的相關研究,並對疼痛的治療開啟了另一個紀元。

 

不同於中樞性疼痛 (Neuropathic pain) 或因發炎或組織受損造成的周邊性疼痛 (Nociceptive pain) ,國際疼痛研究學會提出第三類疼痛,稱之為Nociplastic pain ( 暫譯:周邊神經性疼痛) 。研究指出:中樞神經系統對疼痛和感覺處理的增強以及疼痛調節的改變在其中發揮重要的影響。生理機轉上可能與發炎反應造成的中樞神經敏感化有關,與慢性疼痛、情感性精神疾病的發生也有著重要的關聯性。在傷害可塑性疼痛中觀察到的症狀包括多灶性疼痛,其痛感比已發現的組織或神經損傷所引發的預期疼痛更廣泛且/或更強烈,還包括其他源於中樞神經系統的症狀,如疲勞、睡眠障礙、記憶和情緒等問題。這種型別的疼痛可以單獨出現,例如經常發生在纖維肌痛或緊張型頭痛等情況下;也可以作為混合疼痛狀態的一部分,與持續的傷害感受性或神經病理性疼痛伴發,例如可能伴隨慢性背痛出現。此外,成癮 (addiction) 與未緩解的疼痛之間也有著重要的相關性。近期的研究發現代表神經可塑性 (neuroplasticity) 的指標之一:復原力 (resilience) 與疼痛的改善也有相當程度的關聯。

 

辨識這一類的疼痛在臨床上十分重要,因為它對於消炎藥、鴉片類止痛藥、手術或注射等外周治療方法的治療反應較差。臨床上研究及和治療指引會建議採取個別化的整合治療模式,包括藥物治療、心理治療、物理治療及各種神經調控介入,例如非侵襲性的重複經顱磁刺激則對神經病理性疼痛和頭痛的疼痛緩解可能有效。此外,越來越多的身心治療介入 (mind-body intervention) 也獲得大量研究的投入,例如:正念、瑜伽、冥想等,希望透過找出增進心理健康素質的神經調控方式,幫助個人在面對困境時獲得重新再起、破繭而出的力量,讓疼痛的苦終能成為走向甘甜的人生的養分。

 

本屆研討會將以疼痛的身心治療介入 (mind-body intervention) 為主軸,探究疼痛的發生機轉並找尋有效安全地緩解方式。本會議鼓勵跨領域的研究發表,包括心理學、免疫學、代謝疾病、分子醫學、精神藥理學、東西方營養精神醫學、腸道與大腦的關聯等。此外,也邀請表達性藝術治療、影像醫學、個人化醫療、生活型態 (飲食、運動、冥想、瑜伽、園藝等)、健康促進、疾病管理、公衛流病及大數據等在精神醫學上的應用與研究主題前來交流。會議中除了發表近期的研究結果、分享前瞻性的研究趨勢,更期能透過不同的研究專長、不同的角度來探討神經精神醫學的相關議題,進一步找出致病機轉並發展出新的治療方式。會議將邀請多位來自歐美亞太地區頂級大學之專家學者蒞臨指導並進行專題演講,其中包括多位國際學會的重要理事、期刊主副編輯。期能透過經會議的交流,分享研究經驗並建立國際合作,深耕台灣與國際研究團隊間的互訪與學術交流,達到互惠互利的合作。

 

遵循歷年研討會以大會演講 (keynote speech)、口頭報告 (oral presentation)、專題討論投稿 (symposium submission) 及海報展示 (poster presentation) 等方式進行。2021年 (上屆) 與會人數突破達200人次,結合實體會場及線上與會者有來自世界各地等十多國,疫情期間交流學習不打烊,歡迎踴躍參與。

 

投稿審查由國內外學者進行同儕審查 (peer review),另外也設置獎項,如海外與會者補助 (Overseas Travel Award) 及最佳海報獎 (Poster Award) 等以吸引國內外年輕學者團隊前來。透過會議專題式討論的進行,提供與會者對研究主題更全面且深入的了解,並促進同領域、跨領域研究人員的交流與激盪,尋求同中求異、異中求同的合作機會。

 

 MBI Symposium國際會議以全文英進行,從腦科學研究出發以轉譯神經科學為主軸連結身心醫學相關的基礎研究與臨床醫療。透過跨領域的學術對話平台,吸引大腦精神健康的學術 (基礎醫學、免疫、心理、影像、分生、藥理、資訊、公衛等) 與臨床人員 (包括醫師、心理師、營養師、職能治療師、藥師、護理師、社工師等) 的參與,研討會的主題包括心理學、免疫學、代謝疾病、影像醫學、分子醫學、精神藥理學、東西方營養精神醫學、腸道與大腦的關聯、個人化醫療、生活型態 (飲食、運動、冥想、瑜伽、園藝等)、表達性藝術治療、健康促進、疾病管理、公衛流病及大數據等在精神醫學上的應用與研究。

 

★身心介面國際討會官網 (Mind-Body Interfac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http://www.mbisymposium.org

★MBI研討會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mbisymposium

 

 

參考資料:

1. Nociplastic pain: towards an understanding of prevalent pain conditions (Lancet, 2021):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4062144/

2. Chronic pain: an update on burden, best practices, and new advances (Lancet, 2021):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4062143/

3. Low back pain (Lancet, 2021):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4115979/

 

撰稿者:張蕙芝

Posted on 2022-05-04Share this:

loading calendar ...